排水管网水质水量监测,智慧管网监测,雨污管网监测,管网流量监测,污水管网在线监测,排水管网监测

网站导航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排水管网水质水量监测项目方案,智慧管网监测
时间:2025-06-27 17:34:41 点击次数:

排水管网水质水量监测项目方案,智慧管网监测

排水管网水质水量监测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排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水环境质量和防洪安全。当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违规排放及雨污混流等问题日益突出,部分企业为逃避监管,通过隐蔽方式进行偷排、漏排,导致河道水体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频发。据生态环境部门统计,我国城市水体污染中约35%源于排水管网的违规排放,而传统监测手段因覆盖不足、精度有限,难以有效识别偷排漏排行为。

从政策导向看,《“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强化排水管网源头管控,建立“水质+水量”协同监测体系;《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亦强调需对排水管网进行实时监测,严禁偷排漏排行为。在此背景下,建设排水管网水质水量监测项目,通过电导率传感器与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等先进设备,构建“参数联动分析+智能预警”机制,成为实现排水管网精细化监管、保障城市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现状问题

监测体系不完善:现有排水管网监测站点覆盖率不足,尤其在工业园区、老旧城区等重点区域存在大量监测盲区,无法全面捕捉水质水量异常。部分监测点仍采用人工采样,数据滞后性强,难以及时发现偷排漏排行为。

设备技术落后:传统水质监测设备(如电阻式电导率仪)测量精度低,易受水体杂质干扰;流量监测多采用堰槽式流量计,受淤积影响大,误差率高达15%-20%,无法满足精准监管需求。

数据联动不足:水质与水量数据独立采集,缺乏协同分析机制。当出现电导率异常时,无法同步关联流量变化,难以快速定位偷排漏排源头;反之,流量突变时也无法通过水质参数验证是否存在污染排放。

智能分析缺失:缺乏基于电导率与流量参数的智能算法模型,无法自动识别异常排放模式(如间歇性偷排、雨污混流等),监管依赖人工排查,效率低下。

运维管理薄弱:监测设备缺乏远程运维能力,故障响应慢,部分站点因维护不及时导致数据中断,形成监管真空。

三、解决思路

构建双参数协同监测网络:以电导率传感器和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为核心,加密重点区域监测站点,实现“水质+水量”数据同步采集与传输,形成立体化监测网络。

升级智能感知设备:采用高精度电导率传感器与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提升测量精度与抗干扰能力,确保数据真实反映管网运行状态。

开发联动分析模型:基于电导率与流量参数,构建“阈值预警+模式识别”算法,自动识别偷排漏排特征(如电导率骤升伴随流量异常波动),实现违规排放的智能研判。

搭建一体化监管平台:整合监测数据,实现实时监控、异常预警、溯源分析等功能,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决策”全流程支持。

完善运维保障机制:建立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故障自动报警与快速修复,保障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四、硬件感知体系

1.电导率监测设备

设备原理:采用高精度电导率传感器,通过测量水体导电能力反映水中离子浓度,可有效监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的电解质含量变化。

技术特点:具备自动温度补偿功能,消除水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防护等级达IP68,可长期浸没在污水中稳定工作;响应时间≤10秒,能及时捕捉水质突变。

安装方式:在排水管网主干管、企业排污口等位置采用插入式安装,传感器探头直接接触水体,确保数据实时准确。

管网水质监测

2.多普勒超声波流量监测设备

设备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水流中颗粒物的反射信号,计算水流速度,结合管道截面积换算流量,适用于满管及非满管流量监测。

技术特点:非接触式测量,不受水体杂质、淤积影响;测量精度±1%,量程范围大;支持RS485通信接口。

安装方式:在排水管网监测断面采用管内支架式安装,同时便于维护。

管网多普勒流量计

武汉水测家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SCJ-LL01,测量精度±1%,接触式测量方式,满管非满管和渠道都可以安装,适用于农业面源排污口复杂的水流条件。支持RS485、Modbus通信协议,方便数据传输。

3.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采集终端:采用工业级RTU(远程终端单元),支持多路电导率与流量传感器接入,实现数据预处理与本地存储。具备数据断点续传功能,确保数据不丢失。

通信网络:构建4G通信网络,确保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

锂电池遥测终端机

4.辅助设备

视频监控:在关键开阔排污口安装高清智能摄像头,支持AI行为识别,对人员靠近、设备异常等情况自动抓拍,辅助验证偷排漏排行为。

供电系统:开阔排口采用太阳能+市电混合供电,在地下封闭管网采用电池供电,保障设备在停电或恶劣天气下持续运行。

智慧管网监测系统

平台数据报表

五、场景应用

(一)偷排漏排识别与监管

电导率异常预警:当排水管网中电导率值超过设定阈值(如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系统自动报警并定位异常点位。例如,某工业园区排污口电导率突然升高至5000μS/cm(远超生活污水1000-2000μS/cm的范围),结合流量同步增大,可判定为工业废水偷排,平台立即推送预警至执法部门。

流量突变分析:通过多普勒流量计监测到某时段流量突然增加30%以上,且电导率同步升高,可判断为非法排污。如夜间非排水高峰期,某小区周边管网流量骤增,电导率从800μS/cm升至1500μS/cm,结合视频监控发现有人私接排污管道,监管部门可迅速查处。

雨污混流识别:雨季时,若雨水管网电导率持续高于500μS/cm(正常雨水电导率<300μS/cm),且流量随降雨同步增大,可判定为雨污混流。系统自动标记混流点位,为管网改造提供依据。

(二)日常运行管理

水质水量协同监测: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口部署电导率与流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控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当电导率异常升高(如超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值)或流量骤减(影响处理效率),系统自动调整处理工艺参数,保障处理效果。

管网健康评估:通过长期监测电导率与流量数据,分析管网内水质变化趋势与流量分布,识别淤积、堵塞等问题。例如,某段管网流量持续偏低,电导率异常升高,可能存在淤积导致水流不畅,需及时清淤。

(三)应急事件处置

突发污染溯源:当河道水体出现污染时,通过排水管网电导率与流量监测数据,逆向追踪污染源头。如某河道COD超标,上游管网电导率在对应时段升高,结合流量变化可锁定污染排放企业。

内涝风险预警:在易涝区域,结合多普勒流量计监测的管网流量与电导率数据,预测内涝风险。当流量超过管网设计负荷且电导率异常(可能伴随雨水混排),系统提前发布内涝预警,通知市政部门启动应急排水。

(四)执法取证与溯源

电导率与流量数据可作为执法证据,通过历史数据查询,还原偷排漏排的时间、强度及影响范围。例如,某企业排污口电导率在非生产时段持续偏高,流量波动明显,结合视频监控记录,可作为环保执法的直接证据,提高执法效率与准确性。

通过电导率与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的协同监测,形成“水质特征识别+水量异常预警”的双重监管机制,可有效解决传统监测中“偷排难发现、漏排难取证”的问题,为排水管网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排水管网在线监测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欢迎来电:18571629282

Copyright © 2024 武汉水测家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02065号-1   --WTRExpert English website--

XML地图

QQ在线咨询
销售(微信同号)
18571629282
技术(微信同号)
1387120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