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方案解读与站点布设

《全国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总体工作方案(2024—2027年)》由水利部于2024年9月正式发布,旨在通过系统性建设,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相适应的监测体系,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以下是方案的核心内容:
一、主要目标
完善监测网络:提升跨行政区界、重要控制断面、地下水、取退水口等关键节点的监测感知能力,优化监测站点布局,提高覆盖率和代表性。
强化数据应用:健全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及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数据汇聚共享,增强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的“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
支撑刚性约束:通过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各水源和领域用水情况,为落实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率管控等制度提供基础性支撑。
二、重点任务
监测能力提升
加强取水口、河湖断面和地下水的监测计量设施建设,新建或改建监测点,推动新技术应用(如自动监测站)。
开展取用水监测计量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提高数据质量。
信息共享与整合
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提升监测数据在水量分配、生态流量保障、取水许可管理等场景中的应用。
管理平台建设
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为决策提供支持。
三、实施路径
分级落实:各流域管理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需结合实际编制区域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例如,北京市和黄河流域已发布地方方案,明确2025—2027年具体任务。
全链条管理:从标准制定、项目立项到建设评价,强化全流程管控,确保建设质量。
四、保障措施
政策与资金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强化政策倾斜,保障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技术支撑与队伍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如水文监测设备)和人才培训,提升监测专业化水平。
监督考核:将监测体系建设纳入水资源管理考核,定期评估进展。
五、水资源量测水方案
1、概述
水资源量测水监控系统是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手段,通过在关键节点部署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水文数据,并借助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经专业软件分析处理,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高效利用及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现状分析:
1. 水资源形势严峻: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事件频发,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2. 传统监测手段不足:传统的水资源监测多采用人工巡测或简单的设备监测,存在效率低、精度差、实时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水资源管理的需求。
3. 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地区虽已开展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但系统功能不完善,数据共享困难,无法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影响了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站点布设
1. 水源地监测站点: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地设置监测站点,重点监测水位、水质、水量等参数,实时掌握水源状况,为水资源调配提供依据。
河流水量监测,一般布设在关键节点或者标准断面,根据河流宽度不同设备选型也不一样;例如50-200米宽可以考虑采用武汉水测家科技的移动式雷达波测流系统,多垂线全自动测量整个断面;也可以采用阵列式雷达测流系统,采用一个水位计配多个流速仪进行多垂线定点式测量;在中小河流,建议采用雷达流量计,适用于天然河道,安装方便,非接触式测量后期免维护。
2. 取水口监测站点:对各类取水口(如城市供水厂、工业取水口、农业灌溉取水口等)进行全面监测,准确计量取水量,规范取水行为,保障用水安全。
3. 输水渠道监测站点:在大型输水渠道的关键节点(如干渠、支渠等)设置监测点,监测水位、流量、流速等信息,实现输水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优化调度。
4. 用水户监测站点:针对重点用水户(如大型工业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安装用水计量设备,实时监测其用水量,促进用水户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设备组成

1. 监测设备:
水位计:用于测量水位变化,如超声波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雷达水位计等。
流量计:包括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多普勒流量计等,用于测量水流速度和流量。
水质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水体的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质参数。
雨量计:用于监测降雨量,为水资源的补给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配置数据采集终端,将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存储,并通过4G/5G、NB-IoT等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
3. 软件平台:
数据管理软件:负责对采集到的大量监测数据进行存储、整理、分析和展示,实现数据的可视化。
水资源调度软件:基于实时数据和预测模型,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配,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
预警报警软件:设定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管理人员采取措施。
武汉水测家科技专注水测量仪器仪表,覆盖水位、流量、水质、终端等多个产品线,为水文水资源监控和在线监测项目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4、系统功能
1. 实时监测:24小时不间断对水资源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预测水资源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支持。
3. 远程控制:具备远程控制功能,管理人员可通过监控中心或移动终端对监测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参数设置。
4. 智能报警:系统自动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5. 决策支持: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