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库标准化建设项目落地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中小型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小型水库的功能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设施条件逐渐难以适应新要求。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多项政策推进水库标准化建设,旨在提升水库安全管理水平、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小型水库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变。

二、现状问题
1. 安全隐患突出:部分中小型水库大坝存在坝体渗漏、坝坡失稳等问题;溢洪道过水能力不足,闸门启闭设备老化,影响防洪安全。
2. 监测手段落后:依赖人工巡查和简单仪器测量,数据采集效率低、准确性差,无法实时掌握水库水位、渗流、坝体位移等关键信息,难以实现科学预警。
3. 管理设施不完善:水库管理用房陈旧、面积不足,缺乏必要的办公和生活条件;交通道路路况差,影响应急抢险和日常管理。
4. 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分散,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难以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

三、解决思路
1. 强化安全保障:对大坝、溢洪道等主体工程进行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更新老化设备,消除安全隐患。
2. 构建智能监测体系:部署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现对水库水位、渗流、位移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预警。
3. 完善管理设施:新建或改造管理用房,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修缮交通道路,保障通行顺畅;建设标准化的管理设施,提升管理效率。
4. 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统一的水库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监测数据、工程信息、运行管理等内容,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

水库河道流量在线监测
四、硬件感知体系
1.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渗流监测:在坝体内部埋设渗压计,实时监测坝体渗流压力;在坝基和坝肩设置测压管,监测地下水位变化。
位移监测:采用GNSS位移监测站,实时获取大坝表面三维位移数据;在坝体内部安装测斜仪,监测深层土体位移。
应力应变监测:在大坝关键部位埋设应变计、钢筋计等,监测坝体应力应变状态。
2. 水雨情监测系统
水位监测:部署雷达水位计或超声波水位计,实时监测水库水位变化,精度可达±1 - 3mm。
雨量监测:安装翻斗式雨量计,测量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精度达0.1mm。
流量监测:在泄洪道、输水洞等位置安装雷达流量计或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监测水流流量。
3. 视频监控系统:在大坝、溢洪道、输水设施等关键部位安装高清网络摄像机,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配备智能分析功能,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和危险情况。
4.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采用遥测终端机(RTU),采集各类传感器数据,并通过4G/5G、光纤或北斗卫星通信等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同时,配备太阳能供电系统和蓄电池,确保在无市电或极端天气条件下设备正常运行。
五、产品选型
1. 渗压计:选用振弦式渗压计,武汉水测家渗压计,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合长期埋设在坝体内部进行渗流监测。

渗压计安装孔及井口保护装置
2. GNSS位移监测站:GNSS接收机,定位精度高,支持多星座接收,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大坝表面位移变化。
3. 雷达水位计:可采用武汉水测家雷达水位计,量程可达50米,非接触式测量,不受水质、漂浮物等影响,测量精度±3mm,适用于各种复杂水体环境。

4. 翻斗式雨量计:选择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性能稳定可靠,广泛应用于雨量监测领域。

5. 遥测终端机:武汉水测家科技自主研发设计的RTU,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传感器接入,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可满足中小型水库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需求。
六、场景应用
1. 日常运行管理: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查看水库水位、雨量、大坝位移等数据,掌握水库运行状态;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远程巡查关键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漂浮物堵塞溢洪道、人员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等。
2. 防洪调度:在汛期,根据水雨情监测数据和天气预报,结合水库防洪标准和调度规则,科学制定防洪调度方案。当水位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如开启溢洪道闸门泄洪,保障水库和下游地区安全。
3. 工程维护与安全评估:通过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坝体渗流异常、位移突变等安全隐患,为工程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大坝的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4. 水资源管理:根据水位、流量监测数据,合理调配水资源,满足灌溉、供水等需求。同时,结合水质监测数据(若有相关扩展监测),保护水资源质量,确保供水安全。

水库溢洪道安装布设流量在线监测系统
七、实施保障
1. 组织保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 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财政拨款、专项补贴、社会资本投入等,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3. 技术保障:与专业的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确保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顺利进行。
4.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水库标准化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运行维护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项目建成后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