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感知体系
一、项目背景
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雨水情监测作为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受到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水利部明确要求强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而传统监测手段存在覆盖不全、精度不足、时效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防汛抗旱与水资源精细化管理需求。建设先进的雨水情遥测设备,可实时获取降雨量、水位、流量等关键数据,为洪水预警、水库调度、城市内涝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水利管理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水平。
二、现状问题
1.监测站点布局不均:部分中小河流、偏远区域站点缺失,难以全面捕捉雨水情信息。
2.设备老化与精度不足:传统人工观测或老旧设备误差大,数据传输延时,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
3.数据孤岛现象突出:不同部门、系统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困难,影响综合分析与决策。
4.智能化水平低: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智能预警,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水情。
三、解决思路
构建“硬件感知—数据传输—平台分析—应用服务”一体化体系:
完善硬件感知:布设多类型传感器,覆盖雨量、水位、流量等要素,提升数据采集的全面性与精度。
强化数据传输:采用4G/5G、北斗卫星等通信技术,确保数据实时、稳定传输。
搭建智能平台:建立统一监测平台,集成数据存储、分析、预警功能,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
深化场景应用:针对水库、河道、城市内涝等场景,提供定制化监测与决策支持。
四、硬件感知体系
五、产品选型
雨量计:选择具备翻斗式雨量计,机械结构稳定,性能优越,符合水文监测标准,适配多种气候条件。
水位计:采用雷达水位计,量程0-50米,精度±3mm,非接触式设计,减少维护成本。
遥测终端机:选用通过水利部检测的遥测终端机,支持4G/5G、北斗卫星通信,满足极端条件下数据传输。
视频监控:工业级高清球机,具备防雷、防水(IP68)特性,如海康威视水利专用监控设备,支持远程召测与本地存储。
六、场景应用
1.小型水库安全监测
建设内容:在库区部署雨量计、雷达水位计、渗流压力传感器,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
应用价值:实时监测水库水位、降雨量,预警超汛限水位、大坝渗流异常,为水库调度与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2.河道水文监测
建设内容:在河道关键断面安装雷达水位计、雷达流量计,搭配遥测终端机。
应用价值:实时掌握河道水位、流量变化,为洪水预报、生态流量管控提供依据,如黄河调水调沙场景。
3.城市内涝监测
建设内容:在城市低洼区、下水道口布设水位计、雨量计,联动视频监控。
应用价值:实时监测积水点水位,快速预警内涝风险,辅助市政部门调度排水资源。
4.山洪灾害预警
建设内容:在山洪易发区加密雨量站、水位站,结合测雨雷达数据。
应用价值:提前1-3小时预判山洪,争取群众撤离时间,如四川水利测雨雷达试点项目。
七、实施保障
质量检测:设备需通过水利部权威机构检测,如渗压计、雷达水位计、遥测终端机等需符合行业认证。
运维体系:建立定期巡检制度,搭配远程运维平台,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与数据异常。
标准规范:遵循《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T651-2014)等标准,确保设备兼容性与数据一致性。